首页

2016年全市经信工作要点
投稿:综合法规科 2016-06-01 16:2  访问量:1,249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重大的战略机遇期和结构调整期,我市工业发展既承载着不可多得的机遇,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的一年,全市经信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转型升级这条主线,全面实施“1232”工作重点任务(一个保障、两个主体、三个支撑、两个专项行动),即,持续加强经济运行保障,不断壮大产业和企业两个主体力量,突出强化改造升级、创新驱动、市场开拓三个支撑,大力实施降能减耗、化工安保升级两个专项行动,促进全市工业稳步健康发展。力争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

        一、强化运行服务,保障稳步发展。

        1.加强经济运行调度监测。坚持“月调度、季分析”,增强《经济运行月报》时效性和针对性,抓好对重点行业、企业、产品的监测分析,召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议,搞好运行态势研判。加强重点调度企业直报监测分析,综合利用用电、资金、出口、重点产品产量、价格变化等指标,形成重点产业运行分析快报机制。

        2、加强惠企政策推进落实。开展寄送政策汇编、解读培训等送政策进企业活动。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抓好互联网+工业、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企业合资合作奖励、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小企业列统奖励等专项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加强部门合作,扎实开展降低企业成本行动,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推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进口设备免税、技术研发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3、加强生产要素保障。扎实推进与中石化、中海油集团重大合作事项,争取更多原油支持。积极推进地炼企业原油进口使用权申报工作,帮助企业争取改革红利。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制定实施有序用电方案,帮助企业争取更多直购电使用额度,组织好电力迎峰度夏,为企业稳定生产提供供电保障。高度关注企业资金风险,积极对接有关部门,认真分析企业资金运行状况,及时预警防范。加快推进临港物流园、广饶物流园、海科物流园、大王物流园等重点物流园区和重大物流项目建设,新增一批星级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提升现代物流保障能力。

        4、加强小微企业和亏困企业帮扶。高度关注小微企业、亏困企业运行情况,加强分类指导,“一企一策”帮助企业度过难关。积极对接银行机构,抓好对市场好、潜力大企业和项目的融资支持。加大“个转企”税收优惠、“小升规”奖励补助等扶持政策落实力度,引导企业提振信心,加快提档升级。

        二、强化公性服务平台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5、构筑“4+4”产业体系。坚持双轮驱动,大力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重点支持石油化工及盐化工、橡胶轮胎及汽车配件、石油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等4大产业集群发展,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技术等4个新兴产业,加快构建“4+4”产业支撑体系。力争4大集群分别实现收入4800、2200、730和1200亿元。4个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均增长超过30%。

        6、抓好产业集群公共平台支撑能力提升。深入研究4大产业集群发展情况,分产业出台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措施办法。石油化工及盐化工业:支持中石化洛阳工程公司东营分公司、东营港国家级石油炼制产品监督检验中心、黄河三角洲石油化工交易中心提升产业服务支撑能力,依托骨干企业建设大型原油石化化工品仓储物流平台,做大做强“中国(东营)石化化工品贸易洽谈会”。橡胶轮胎及汽车配件业:加快推进赛亚轮胎试验场建设,完善提升国家轮胎及橡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饶橡胶轮胎分中心配套设施,依托橡胶轮胎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综合性科研平台,支持“胎大王”打造“互联网+轮胎+金融”的全新商业模式,进一步提升“中国(广饶)国际橡胶轮胎暨汽车配件展览会”行业影响力。有色金属业:依托方圆公司、山东省有色金属检测中心创建国家级铜复杂资源清洁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色金属检测检验中心,积极引进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在我市设立分院,支持开发区展览馆和阿里巴巴产业带打造一体化电商平台。石油装备业:支持科瑞集团创办国际学院,加快建设科瑞石油装备海关直通场站,进一步提升“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运营水平和服务能力。

        7、实施新兴产业扩规倍增计划。以膨胀产业规模、攻克关键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主攻方向,加大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4个的新兴产业支持力度,加快培育工业增长新引擎。以天信光伏、华电国际、蒙德金马等为龙头,加快发展光伏太阳能、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国瓷公司、九章膜、海科公司、利华益集团、华泰化工等企业为龙头,加快发展功能材料、石墨烯、高端石化及盐化工新材料产业。以新发药业、凤凰制药、天东生化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新医药产业。以胜利软件、广域科技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三、强化能力建设,夯实企业主体发展基础。

        8、突出战略引导,组织大企业开展咨询策划。引导大企业与国内外高端咨询公司开展战略策划(诊断),解决企业发展战略决策中的薄弱环节和管理上的短板问题。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计划,选择基础较好、潜力较大、具有一定行业带动性的企业重点培育,努力扶持一批“隐形冠军”。完善和落实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措施,协调解决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重大问题,支持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加快提高产业集中度。抓住“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推动富裕产能战略性转移,支持传统优势产业“走出去”,带动大型成套装备、产业标准以及上下游服务等输出。

        9、突出项目牵动,努力克服工业投入瓶颈。以产业配套、技术合作为牵引,集中力量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实施115个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项目和37个新兴产业规模膨胀项目,加快产业集群规模扩张,提升产业发展质量。狠抓项目服务,强化与环保、安监、国土等部门的联动,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题。研究制定技术改造地方性规范文件,建立中长期项目库,引导社会资金等要素投向,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升级。

        10、突出典型带动,深入组织企业对标提升。按照“寻标、对标、学标、赶标、超标”路径,树立本行业、本地区企业典型,组织做好与典型企业的管理对标、升级对标和创新对标,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不同需求,学习典型企业先进做法,加快提升企业管理、技术和创新水平。

        11、突出管理推动,扎实推进规范化改制。突出抓好21家试点企业的规范化公司制改制工作,全面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抓好配套政策措施制定,落实好全市工业企业改制整体方案,推动面上工作扎实开展,不断提升企业内涵式发展水平。组织召开项目资本对接会,加大资本、技术、资源引进力度,推动企业提升资源整合水平。

        12、突出企业家引领,抓好企业领军人才的针对性培养。围绕企业家培育开展专题研究,出台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意见,完善企业家培养培训、激励约束、强化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营造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强化青年企业家培养,制定企业家队伍培训规划,组织企业家到知名企业、重点高校考察学习,举办高端培训、发展论坛,帮助企业家开阔视野,提升水平。

        四、实施企业功能“三改造”计划。

        13、实施企业智能化改造计划。一是深入实施《东营市智能车间专项试点实施方案》,开展智能工厂应用示范,实施关键岗位机器换人工程,争创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城市试点。二是支持企业引进智能装备,加快重点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对传感测量、信息通信等技术于一体的成套设备,按比例给予奖励。三是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产品。组织华辰、科瑞、高原等骨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发展具有一定智能化水平的数控机床、石油装备等产品。四是鼓励企业采用智能管控技术。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促进集团管控、设计与制造、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衔接等关键环节集成,加快提升企业智能管控水平。

        14、实施企业信息化改造计划。一是深化互联网应用。制定“工业+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发展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制造模式。引导骨干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产品优化升级提供数据支撑。二是深化两化融合。开展两化融合专项行动,加快骏马公司“稠油热采注汽机组”等“两化”融合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推广,组织具备条件的企业积极认定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三是扎实推进“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加强通信行业协调服务,逐步形成市县两级统筹管理、规范建设、典型引领、设施保护、权益保障、合力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建设良好格局,落实好《东营市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办法》,深入落实“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推动实施4G网络、智慧园区、智慧医疗等重点工程,增强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完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体系,确保数字东营城域网安全运行。加强无线电频率资源和台站管理,抓好重大活动无线电保障。

        15、实施企业服务化改造计划。一是推动制造业服务化。总结推广科瑞、高原、方圆等企业总集成总承包业务经验,引导企业转变传统营销方式,支持企业由产品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二是发展个性化定制。学习青岛红领集团个性化定制经验,引导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服务模式、商业模式创新。三是开展网络化服务。加大对软件服务业的扶持力度,支持软件企业协同石化、轮胎、石油装备等重点工业企业开展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培育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应用。引导企业基于互联网开展故障预警、远程维护、质量诊断、远程过程优化等在线增值服务,拓展产品价值空间,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升级。

        五、实施创新驱动“三引进”计划

        16、推进创新驱动。以省市两级企业技术中心创建为载体,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工业设计能力、首台套研发能力提升,力争全年新认定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和20家,组织实施80个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研发费加计扣除增长20%。制定《2016年创新能力建设提升行动计划》,广泛开展“三引进”活动,全力推进产学研结合。

        17、引进科研机构。支持企业广泛合作,鼓励企业在人才、信息、技术集中的国家和地区布局研发基地;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所合作,联合建设研发中心;推动企业设立院士工作室、博士工作站,打造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的人才使用载体。编印企业产学研合作需求信息汇编,征集一批技术难题、人才需求,向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定向推介,针对性地组织专项对接活动。

        18、引进拨尖人才。瞄准国家院士、“千人计划”、“泰山学者”、技术拔尖人才等群体,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以技术研发、项目转化为载体,引进一批博士、硕士等高端人才,多方式多途径借智借力。

        19、引进高端项目。推动企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深入对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联合攻关一批关键技术瓶颈,组织实施一批高端技术示范项目。

        六、实施市场营销“三拓展”计划

        20、拓展营销模式。加大重点产业集群国际性展洽平台建设提升力度,组织企业利用信博会、广交会等展会广泛拓展市场。深入推动电子商务开展,引导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开展大宗物品购销活动。组织“胎大王”轮胎、休斯顿石油装备、黄河口石油化学品等行业平台不断提升支撑能力,推动细分市场电商平台建设,加快发展一批覆盖全产业链的行业垂直电商平台。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展“东营地产品网上行”,联合建立东营地产品专区、专馆,组织一批小微企业入驻阿里巴巴、淘宝等综合电商平台。引导骨干企业利用大数据资源,提升企业精准营销能力。

        21、拓展内销领域。逐个产业开展重点产品、技术服务供需情况调研,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生产配套和技术工艺需求对接,帮助企业求合作、去库存、降成本。

        22、拓展品牌培育。实施“黄河口质量品牌”培育工程,以战略性思维推动企业提质量创品牌,组织重点产业集聚区争创国家级、省级产业发展基地,每年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品牌,打响橡胶轮胎、石油化工、石油装备等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黄河三角洲区域品牌。

        七、深入开展化工安保升级专项行动

        23、抓好统筹推进。全面落实《提高安全生产环保水平促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加大督导协调、指导调度服务,确保圆满完成既定目标任务。推动化工生产企业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合作,借助其人才、技术资源,尽快提升安全环保节能水平。积极推进重点原油、成品油输送管线建设,降低公路运输对安全环保交通等方面带来的不利影响。

        24、抓好评级评价。2月,全面完成化工生产企业评级评价工作,列出鼓励发展、整顿提升、停产整顿企业名单,逐个企业制定出整改提升方案,提出发展建议,组织好企业整改提升工作。

        25、抓好集聚发展。加强政策研究,推动化工产业布局基地化。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全市化工产业布局意见。组织各县区、开发区制定园区外化工生产企业向园区集中工作方案,重点抓好中心城区、居民集中区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化工生产企业的搬迁、转产或关闭工作。

        八、深入开展绿色生态提升专项行动

        26、加强目标任务管理。编制节能工作“十三五”规划,突出重点区域和行业,严格落实目标分解、预警调控、考核奖惩等措施,确保完成节能目标任务。

        27、强化节能倒逼机制。严格执行节能降耗“一票否决”制,对能耗、电耗达不到行业标准的企业,提高差别电价加价标准、实行惩罚性电价,采取限产、停产和按日计罚等措施。严格项目节能审查和验收,从源头上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不再防止新增高能耗和落后产能,控制能源消费增长。

        28、加快推进结构节能。严格节能评估审查,加大节能监察力度,组织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化解一批过剩产能,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协同推进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发布我市2016年石化、盐化行业能效领跑者名单,促进重点行业对照先进水平提升能效。

        29、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大节能技改项目支持力度,组织实施10个重大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和示范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石化、轮胎、有色金属等行业为重点,积极推进循环经济补链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3个省级以上示范园区循环化改造。抓好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进实施一批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

        九、保障措施

        (一)强化务实勤政。开展经信工作提升年活动,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加强执行力、创造力建设。实行重点工作项目化管理,一项工作一套人班子、一套整体计划方案,建立每月督查调度、每季总结研讨的常态推进机制。加强分析研究能力建设,从实从细抓好调查研究工作,准确把握工业运行态势,研判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针对性强的、管用的措施建议。加强议事决事能力建设,提高工作标准和要求,建立重大课题会商议事机制,通过专题调研、务虚研讨等方式,形成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浓厚氛围。加强政策研究能力建设,积极对接国家制造强国和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开展“东营制造2025”战略研究,科学谋划新常态下的新发展;加强配套政策制定,强化措施推动政策达效,抓好政策应用评估。

        (二)推进依法行政。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全面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积极简政放权,推进审批提速。正确处理好放与管的关系,改变过去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方式,对应该管理的事项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在简化流程的基础上,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健全项目、资金、行政执法等事项的管理制度和行政程序,严格按制度按程序办事,不越轨,不逾矩。

        (三)强化系统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机关作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严格落实党工委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一岗双责等党风廉政责任,大力弘扬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机关文化。落实改革工作任务,进一步理顺职责关系,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市县两级业务衔接,建设视频会议、电信基础设施管理等应用系统,以经信系统信息化为支撑,进一步推进工作联动,密切部门间、科室间的协调配合,增强工作合力。